浮利浮名挽不来,故山归去恰春回。
马兰旋摘和菘煮。枸杞新生傍菊栽。
庭树夜留山鸟宿,洞门早为野支开。
明年我亦天台寺,相伴芒鞋蹋古苔。
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。宋代。高翥。 浮利浮名挽不来,故山归去恰春回。马兰旋摘和菘煮。枸杞新生傍菊栽。庭树夜留山鸟宿,洞门早为野支开。明年我亦天台寺,相伴芒鞋蹋古苔。
高翥(1170~1241)初名公弼,后改名翥(音同“著”)。字九万,号菊磵(古同“涧”),余姚(今属浙江)人。游荡江湖,布衣终身。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,有“江湖游士”之称。高翥少有奇志,不屑举业,以布衣终身。他游荡江湖,专力于诗,画亦极为出名。晚年贫困潦倒,无一椽半亩,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,小仅容身,自署“信天巢”。72岁那年,游淮染疾,死于杭州西湖。与湖山长伴,倒是遂了他的心愿。 ...
高翥。 高翥(1170~1241)初名公弼,后改名翥(音同“著”)。字九万,号菊磵(古同“涧”),余姚(今属浙江)人。游荡江湖,布衣终身。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,有“江湖游士”之称。高翥少有奇志,不屑举业,以布衣终身。他游荡江湖,专力于诗,画亦极为出名。晚年贫困潦倒,无一椽半亩,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,小仅容身,自署“信天巢”。72岁那年,游淮染疾,死于杭州西湖。与湖山长伴,倒是遂了他的心愿。
题刘教谕两山书堂。明代。杨荣。 左峰俨飞盖,右峰如聚毂。两峰并高寒,对峙气清淑。羡尔志冲澹,于焉构书屋。中藏万卷馀,琅琅时诵读。素灯深夜雨,潇潇响梧竹。岂无青藜翁,殷勤访天禄。白云东西飞,苍翠宛在目。于兹移教铎,远度松溪曲。静对湛卢清,难忘故山麓。写此寓高情,尚慕紫阳躅。
白云歌 其三。明代。王夫之。 白云飞也自寻常,不道青山不久长。看尽云飞天阙迥,清空一碧映潇湘。
长春境。明代。张宁。 迟迟松柏林,郁郁山水窟。依依久住人,宛宛旧游客。人客不改心,山木不改色。彼哉同州庸,华蘼何所择。
励俗诗。明代。卢龙云。 缅想哲人,弗移于俗。履洁含贞,卓矣芳躅。慎修永思,不远而复。视履考祥,前车戒覆。主善为师,终始不渝。时怀靡及,敢玩细娱。毋荒毋怠,以步以趋。朝夕匪懈,动与道俱。如彼农亩,期于必获。如彼梓材,岂徒朴斲。是蓘是藨,涂其丹艧。曾谓伊人,余反不若。不若惟何,玩愒孔多。光阴荏苒,岁月虚过。克念则圣,力岂殊科。中流一柱,实障颓波。
杂体诗 古离别。南北朝。江淹。 小序夫楚谣汉风。既非一骨。魏制晋造。固亦二体。譬犹蓝朱成彩。杂错之变无穷。宫角为音。靡曼之态不极。故蛾眉讵同貌。而俱动于魄。芳草宁共气。而皆悦于魂。不期然欤。至于世之诸贤。各滞所迷。莫不论甘而忌辛。好丹而非素。岂所谓通方广恕。好远兼爱者哉。乃及公干、仲宣之论。家有曲直。安仁、士衡之评。人立矫抗。况复殊于此者乎。又贵远贱近。人之常情。重耳轻目。俗之恒蔽。是以邯郸托曲于李奇。士季假论于嗣宗。此其效也。然五言之兴。谅非敻古。但关西邺下。既已罕同。河外江南。颇为异法。故玄黄经纬之辨。金碧浮沉之殊。仆以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。今作三十首诗。斅其文体。虽不足品藻渊流。庶亦无乖商搉云尔。远与君别者。乃至雁门关。黄云蔽千里。游子何时还。送君如昨日。檐前露已团。不惜蕙草晚。所悲道里寒。君在天一涯。妾身长别离。愿一见颜色。不及其琼树枝。菟丝及水萍。所寄终不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