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原草木几无主,金谷楼台半是尘。已信齐桓能辅国,焉知陈胜足亡秦?
国家自昔明刑宪,天地由来有鬼神。太息渠侬终不悟,翛然吾自爱吾贫。
闻新事。清代。刘鹗。 平原草木几无主,金谷楼台半是尘。已信齐桓能辅国,焉知陈胜足亡秦?国家自昔明刑宪,天地由来有鬼神。太息渠侬终不悟,翛然吾自爱吾贫。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 ...
刘鹗。 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己未除日与啸麓薄游翠微元旦复至其地车中口占成四绝。。黄浚。 麟楦文章不放閒,岁华何事更相关。囊诗未办悤悤祭,待看城西雪后山。
和子瞻濠州七绝涂山。宋代。苏辙。 娶妇山中不肯留,会朝山下万诸侯。古人辛苦今谁信,只见清淮入海流。
咏潇湘八景各一首·洞庭秋月。宋代。刘克庄。 寄声谢轩帝,不必奏钧天。一碧九万里,横吹铁笛眠。
所怀。宋代。文天祥。 予自皋亭山为北所留,深悔一出之误。闻故人刘小村、陈蒲塘引兵而南,流涕不自堪。只把初心看,休将近事论。誓为天出力,疑有鬼迷魂。明月夜推枕,春风昼闭门。故人万山外,俯仰向谁言。
六月朔日偶然作三首 其一。。弘历。 北至晷渐转,南亩雨亦足。代谢无停息,寒暑有起伏。将冷暄必然,欲凉炎更毒。于焉识橐籥,用以谨机轴。
寄题栗亭县名嘉亭。宋代。贺铸。 少陵昔避地,幽栖凤皇川。始愿获其所,赋诗此终焉。睠彼美林麓,荫膏腴上田。阳坡饶垂珠,阴谷繁玉延。长鑱勤采劚,服食攀飞仙。兵祲夺和气,力耕无善年。林垧开冰雪,旬浃断庖烟。呜呼歌七章,暮节西南迁。环堵久芜没,斯亭名尚传。茂宰怆怀古,增崇殊过前。雕甍揭长帘,下容十客筵。嫩岚隔春丛,清竹鸣夏蝉。风月有高兴,写之武城弦。狂客属尪废,驽筋难强鞭。何暇远登览,但哦鲸海篇。尚苦八口累,依稀同曩贤。余龄寄幻境,未断东西绿。江淮米价平,一舸去悠然。幸此岁丰乐,浮游吾所便。异时访陈躅,复使後人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