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本来真,虚无中有神。若能心解悟,身外更无身。
假名元始号,元始虚无老。心源是元始,更无无上道。
七宝为林苑,五明宫殿宽。人身皆备有,不解向心观。
三世诸天圣,相因一性宗。一身无万法,万法一身同。
放出光明照,无央世界中。乾坤明表里,日月觉朦胧。
妙观无静苦,自性不能知。妄想随缘去,何时有出期。
生灭何时尽,相因浩劫来。似环蝼蚁转,如毂碾尘埃。
谁言河海阔,深浅尚能知。爱欲情无底,何年有出时?
水鸟及风林,咸归一法音。如何颠倒性,自起万般心。
虚无含有象,有象复归无。心若分明了,知权呼有无。
无空空不空,无色色不色。若能知色空,色空皆自得。
有有兼无有,无无及有无。虚心能不动,妙道自来居。
如人入黑暗,目睹又何曾。若要分明见,须凭浩劫灯。
有相兼无相,迷惑终不知。未能明觉性,安得决狐疑。
众生情行劣,迷失道根源。特谓宣宗旨,教令入妙门。
物向无中有,道从有里无。莫生无有见,迷执自消除。
空色互相生,相缠如纠墨。要知空色理,自莫分空色。
道性本虚无,虚无亦假呼。若生无有见,终被法来拘。
不空是真空,不色是真色。空色便为真,真法何曾得?
是空及是色,究竟总非干。要认真空色,回心向己难。
空色宜双泯,不须举一隅。色空无滞碍,本性自如如。
妙音喻虚性,虚心非妙音。认他毫发事,难得自由心。
一心观一切,一切法皆同。若能如斯解,方明智慧通。
了悟性根源,名为入妙门方便法,是法勿留存。决破疑惑网,有无都不干。
正心长自在,如隼入云盘。心静六根清,六根随性行。
性能无著物,邪障那边生。妙经无碍性,权立妙经名。
故为众生说,令教悟此经。一真度一切,如楫济横流。
真性随身有,勿于身外求。传教虚无理,世间散布行。
诵经能万遍,其义自分明。真性号神王,飞天无定方。
破邪能自外,坚固喻金刚。灵童即正性,无染号真人。
威猛喻师子,名殊一法身。诸天诸圣众,无一亦无二。
性不遂波流,是名真侍卫。语默及游息,无生一念思。
忘形归恍惚,神鬼不能窥。正法度邪法,众生见处偏。
若生无有见,即被染心田。天尊重说偈,直为指心源。
汲引迷惑者,令归解脱门。道非干视听,视听转生疑。
应物临机用,虚心即可知。心疑随万境,随境认心田。
道非有为有,方名离种边。
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。唐代。司马承祯。 太上本来真,虚无中有神。若能心解悟,身外更无身。假名元始号,元始虚无老。心源是元始,更无无上道。七宝为林苑,五明宫殿宽。人身皆备有,不解向心观。三世诸天圣,相因一性宗。一身无万法,万法一身同。放出光明照,无央世界中。乾坤明表里,日月觉朦胧。妙观无静苦,自性不能知。妄想随缘去,何时有出期。生灭何时尽,相因浩劫来。似环蝼蚁转,如毂碾尘埃。谁言河海阔,深浅尚能知。爱欲情无底,何年有出时?水鸟及风林,咸归一法音。如何颠倒性,自起万般心。虚无含有象,有象复归无。心若分明了,知权呼有无。无空空不空,无色色不色。若能知色空,色空皆自得。有有兼无有,无无及有无。虚心能不动,妙道自来居。如人入黑暗,目睹又何曾。若要分明见,须凭浩劫灯。有相兼无相,迷惑终不知。未能明觉性,安得决狐疑。众生情行劣,迷失道根源。特谓宣宗旨,教令入妙门。物向无中有,道从有里无。莫生无有见,迷执自消除。空色互相生,相缠如纠墨。要知空色理,自莫分空色。道性本虚无,虚无亦假呼。若生无有见,终被法来拘。不空是真空,不色是真色。空色便为真,真法何曾得?是空及是色,究竟总非干。要认真空色,回心向己难。空色宜双泯,不须举一隅。色空无滞碍,本性自如如。妙音喻虚性,虚心非妙音。认他毫发事,难得自由心。一心观一切,一切法皆同。若能如斯解,方明智慧通。了悟性根源,名为入妙门方便法,是法勿留存。决破疑惑网,有无都不干。正心长自在,如隼入云盘。心静六根清,六根随性行。性能无著物,邪障那边生。妙经无碍性,权立妙经名。故为众生说,令教悟此经。一真度一切,如楫济横流。真性随身有,勿于身外求。传教虚无理,世间散布行。诵经能万遍,其义自分明。真性号神王,飞天无定方。破邪能自外,坚固喻金刚。灵童即正性,无染号真人。威猛喻师子,名殊一法身。诸天诸圣众,无一亦无二。性不遂波流,是名真侍卫。语默及游息,无生一念思。忘形归恍惚,神鬼不能窥。正法度邪法,众生见处偏。若生无有见,即被染心田。天尊重说偈,直为指心源。汲引迷惑者,令归解脱门。道非干视听,视听转生疑。应物临机用,虚心即可知。心疑随万境,随境认心田。道非有为有,方名离种边。
司马承祯。 司马承祯(647年-735年),字子微,法号道隐,自号白云子,唐代河内温县(今河南温县)人,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之后。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。
秋雨叹十解。宋代。杨万里。 霖霖滴滴未休休,不解教侬不白头。却把穷愁比秋雨,犹应秋雨少於愁。
阿干歌。清代。洪亮吉。 莫听阿干歌,阿干心独苦。棘城西去白兰山,茫茫隔今古。阿干为弟言,马伤君莫怒。弟言报阿干,连枝本同父。阿干歌,悲无穷,阿干有子还思忠。登高山而望远海,慨异国之朝宗。阿干歌,歌自悼,阿干有孙还识孝。报雠不得留雠衣,缚草作雠兮射雠貌。阿干歌,歌以风,此歌安得流寰中。君不见宋湘东与梁湘东。
题古中盘五松图。清代。蔡新。 昔闻毕宏韦偃画古松,振笔长风浩呼哅。如何此卷仅矮幅,而多夭矫腾踔之蟠龙。鳞爪攫拿势莫至,涛声在耳云荡胸。倬哉万松老居士,笔端具有造化工。此图何处得画本,传自古云盘谷之中峰。侍从宸游多燕暇,相对胜友此扶筇。濡毫拂素标异状,貌得盘山古干真形容。最怜后彫质,沐日浴月几春冬。太平之世岂独民仁寿,草木亦含雨露浓。君不见,泰山上有五大夫,风烟剥落摧秦封。如此苍髯礌磈突兀自千古,得非福地神秀钟。松兮松兮,安得布袜青鞋盘桓于尔侧,彷佛乎桂殳木客之高踪。
北门观涨。元代。许衡。 雨水添新涨,陂湖没旧痕。人迷堤口路,船上树头村。岁事知前误,秋耕未可论。谁怜徭役外,天亦吝深恩。
送姚处士归亳州。唐代。刘得仁。 白发麻衣破,还谯别弟回。首垂听乐泪,花落待歌杯。石路寻芝熟,柴门有鹿来。明王下征诏,应就碧峰开。
客中遇雪不胜家山之思催晦庵写诗及书。宋代。赵蕃。 旅枕骤疑风彻屋,晓窗还见雪填渠。梅花未放腊前蕊,雁足浑无别后书。故意谁其哀范叔,倦游身自困相如。赠言故愈绨袍赐,载路何须驷马车。